“红旗小队”架起乡村振兴“桥”——威远县界牌镇桥凼村“党建+网格”推进市域社会治理
www.neijiangpeace.gov.cn 】 【 2021-12-15 15:26:25 】 【 来源:内江长安网

  界牌镇桥凼村位于威远县东南部,距威远县城9公里,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675户、1875人;有党小组14个,党员84名。以前的桥凼村,村民宗族派性重,党员思想不统一,陈年积弊多,群众意见大,是一个典型的“乱”村。近年来,威远县坚持问题导向,在界牌镇桥凼村探索“党建+网格”为具体内容的“红旗小队”模式,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村委主导、村民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党建促进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实现了由“乱”到“治”的根本性转变。如今的桥凼村党组织坚强有力,各项工作推进有序,村庄环境优美,邻里关系和睦,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四好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理顺管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网格到户,延伸党建“触角”。按照“便于管理、优于服务”原则,将全村划分为14个大网格和40个小网格,每个大网格确定1个党小组,每个小网格确定1名党员中心户,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网格党小组为管理主体、网格党员中心户为支撑的“红旗小队”管理体系,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实现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无缝对接。

  

  科技赋能,拓展管理“末梢”。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优势,在进村路口、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和一些拐弯折角处安装高清摄像头8个。建立平安微信群,将每一个有微信的村民都拉进群内,目前共有682人,做到每户至少有一人进群。网格员每天利用平安微信群收集一次社情民意,全面掌握责任区内基本情况,做到民情动态“全了解”。通过线下线上网络,将网络触角延伸到全村每个角落、联系到每家每户。

  

  细化到人,消除治理“盲点”。把建立健全村民信息作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不断完善信息,实现一人一表、一户一档、一队一册,动态式、全覆盖掌握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因人因户制宜,分门别类管理,提供不同服务,特别是将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家庭、社会矫正人员等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人对人点对点搞好服务,补齐社会治理的短板。

  

  坚持惩防结合,激发乡村治理动力

  

  完善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完善重大事项公示和风险评估制度,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村级重大事项规范透明,接受群众监督,防微杜渐,杜绝重大风险隐患。

  

  充实力量。组建20人的治安巡逻队伍,建设村级综治工作站,成立治安保卫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完成雪亮工程点位建设9个,同时将慧眼工程接入镇综治中心平台建设。

  

  谋求共治。在乡村社会治理、重点项目推进、乡风文明营造等多个方面,同红旗小队强化联动,与村民深入交流解释沟通,做到“听心声,办好事”,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率,杜绝涉黑涉恶事件发生。

  

  拓展服务范围,增进乡村治理效力

  

  清正乡风。要扭转过去彪悍的民风,关键还是加强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一种文明和谐的风尚。为此,桥凼村依托新时代文明服务实践站,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组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好婆婆”、争创 “美丽庭院”示范户等评选活动,提升群众积极性,有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化解纠纷。“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桥凼村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军人等老同志德高望重的优势,引入有能力、有影响、有担当、有情怀的乡贤代表,实现“一队一乡贤”;加强同小队内村民沟通,及时发现隐患、解决矛盾,发挥“党建+网格”模式第一道“安全篱笆”作用。

  

  协助就业。红旗小队积极搜集招工信息,加强同本地企业对接沟通,推动吸纳本小队空闲劳动力;邀请专家能人,在小队范围内开展院坝课堂,讲解农业技能技术;强化培训宣传,及时传递县内、镇内创业就业技能培训信息。

  

  智慧赋能。重视微信、QQ群等网络载体,掌握本地信息,强化即时沟通,让党群联系互动不再“限时、限地、限人”,村委月均受理服务事项比原来增加了2倍,极大增进群众满意度;链入治安、交通等智能监控系统,加大监控探头覆盖力度,推动“人防”向“技防”转变,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编辑:郑婷婷

内江长安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投稿须知 | 联系电话:(0832)2274136 |

蜀ICP备18021300号 中国共产党内江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者必究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西林大道490号 邮编:641100

蜀ICP备18021300号-1 内江长安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