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共享屏幕”变“共享钱包”!
www.neijiangpeace.gov.cn 】 【 2022-12-01 11:50:18 】 【 来源:内江长安网

  据了解


  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


  “共享屏幕”是诈骗分子


  常用的一种诈骗手段


  近期


  内江发生多起


  利用“网络视频会议”软件“共享屏幕”功能


  实施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案 情 回 顾


  案例一:


  9月29日,内江市资中县郑先生接到一个“00”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是防疫人员,告知郑先生购买的包裹被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需要对他进行赔偿。郑先生信以为真,根据对方的要求下载了一个叫“zoom”的云会议软件,并与对方开启了“共享屏幕”,又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了三次操作, 随后郑先生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29878.51元现金被转走,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案例二:


  9月30日,内江市市中区邓女士接到一个“00”开头的电话,称其在“快手”上购买的物品有质量问题需要进行赔付,要求其下载“zoom”云会议软件,进入指定视频聊天房间。随后,对方以教邓女士如何操作赔付为由,要求其开启“共享屏幕”,又以登记银行流水为由,让邓女士打开手机银行并按要求进行操作,将其银行卡内的钱分别向两个不同的银行账户共计转款15889元后,告知其银行卡余额不足,要求其在网上借贷,邓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案例三:


  8月21日,内江市东兴区汤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询问其是否在网上购买了大米,因配送员核酸阳性导致货物被扣押,还好心告诉汤女士厂家购买了保险可以对其购买的物品进行赔付。对方让汤女士在支付宝上进行赔付操作,随后告知其操作失误导致无法通过支付宝退款,又让其下载“WeComm”云会议软件,并将手机屏幕共享给云会议里的指定人员。汤女士按照对方指示一顿操作后,不光退款没有收到,还被转走了11919元。


  套 路 解 析


  第一步


  冒充身份获取信任


  骗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个人信息、网购订单数据等信息,冒充公检法、物流、平台客服等给受害人打电话,获取受害人的信任。


  第二步


  诱导下载软件开启“共享屏幕”


  骗子以指引操作为由,让受害人下载带有“共享屏幕”功能的APP,要求受害人打开“共享屏幕”,实时监控受害人手机的所有操作,并通过话术骗取受害人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


  第三步


  诱导转账


  骗子先是哄骗受害人主动进行转账,如果受害人发现被骗或者迟疑,骗子便自己登录网银,通过实时监控到的短信验证码完成转账操作,在受害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将银行卡内资金全部转走。


  “熊猫反诈”温馨提醒


  当陌生人要求你下载某个软件


  或打开某个链接进行“共享屏幕”


  请一定要拒绝


  为避免财产损失


  请大家及时下载安装


  国家反诈中心APP


编辑:郑婷婷
中国共产党内江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