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金,法治为基。
近年来,内江政法机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和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制定实施《内江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努力打造优良法治化营商环境。
把准安全保障方向 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强涉企治安秩序防控。聚焦创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健全完善“伞状+警务网格”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推进“雪亮工程”和“慧眼工程”,加强涉企关键部位、重点街区、重点区域巡逻守护,全面常态运行“1、3、5分钟”快反机制。累计在重点企业建立专门警务室16个、“甜城义警”工作站50个,组建“甜城义警”企业联防队伍84支。
深化涉企矛盾纠纷调处。深化“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设立“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实现“诉调对接”“公调对接”全覆盖。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在企业矛盾纠纷集中、多发易发领域派驻调解室,发挥警企联调义警工作站阵地作用,指导保安、“红袖标”等治安联防力量,地毯式拉网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今年以来,检察机关实施风险分类监管企业38437户,公安机关检查企业50余家,整改企业安全隐患120余处,法院从订立合同、企业治理、劳动用工等6个方面向企业提出20条风险防范建议,司法行政机关指导各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合同、生产经营等涉企纠纷939件,调解成功率约98.7%。
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聚焦危害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严厉打击“围标”“串标”、非法阻工扰工、侵犯企业知识产权、涉企黑恶犯罪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检察院对四件加工、销售“火锅回油”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进行公开听证
把准司法公正方向 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强化“谦抑、审慎、善意、规范、文明”执法理念,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在交通、治安等行政执法过程中,对轻微违法企业和个人,以教育、宣传、提醒、引导为主,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停产停业等强制措施。公安交管部门对15类交通违法实行首违警告,违法停车罚款同比下降56%;建立涉企案件审慎办理制度,加强涉民营企业案件法律监督,开展“挂案”清理工作,三年累计排查清理42件;建立健全破产案件简化审理、破产程序涉税事项办理、便利企业登记等制度机制17项。
内江中院知识产权庭(环境资源审判庭)应邀到四川省隆昌海燕橡胶有限公司开展了“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
把准法治护航方向 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出台系列保障机制。出台《内江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从统一自由裁量标准、规范处罚审批程序、降低涉法涉诉成本等方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市各政法机关先后制定《内江市政法机关强化法治保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内江市法院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十条措施》《新时代内江市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公安机关服务保障稳住经济20条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优化涉企法律服务。将“法律进企业”作为重点内容,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等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各类“法律进企业”法治宣传活动381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2.2万余人次。结合“千所百处帮万企”“万所联万会”,采取“上门巡诊”方式深入企业“点对点”开展“法治体检”。今年以来,帮扶企业40余家,提供法律意见84余条。聚焦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建立政法机关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聘任公安营商特邀监督员,建立公安机关警长制,开展“政法干警进企业”走访活动,深入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截至目前,累计帮扶企业212家,解决问题462个。
建立促企“绿色通道”。组建“内江市民营经济律师服务团”“内江市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律师服务团”,为企业提供专属服务,累计提供法律咨询13000余次,出具各类法律意见书800余份。在户政、车驾管、出入境等公安政务领域系统推出“网上办”“上门办”等务实服务举措,为企业提供上门指导200余次、协调区级各部门为企业解决各类生产经营难题5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