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援彝之前,我从未想过我的检察生活将是如此浓墨重彩。”这是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检察院援彝干警周俊斯的感叹......
一个毅然决定,拥有了第二个故乡
2021年5月,四川省检察院组建2021至2023年四川省检察系统帮扶凉山工作队,刚到东兴区人民检察院工作3年的周俊斯想主动请缨参加帮扶工作,但母亲生病即将进行一场手术,家中氛围紧张不已。就在周俊斯犹豫间,家人的支持让他选择了遵从内心的决定。
“俊斯,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干。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为着这句“不后悔”,周俊斯主动报名参加帮扶凉山工作队,告别舒适的环境、熟悉的家人朋友,带着母亲的嘱托、组织交付的任务,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大凉山。
邛海、螺髻山、马湖、彝海、土林、泸沽湖神秘而美丽,彝族聚居地古老与神奇,印象中的大凉山是周俊斯神往已久的地方,但现实情况却出乎意料。支援检察院所在县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举目都是走不尽的路、翻不完的山。那时,支援院的检察长看出了周俊斯的茫然,对他说:“你来凉山就是凉山人了,我给你取一个彝族名字吧!”于是他有了自己的彝族名字 ——达久色拉。虽然他不很清楚名字的寓意,但他觉得凉山是他的第二故乡,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
办好每一起案件,守护公平正义
援助,援助,援在法律知识,助在沟通思想。周俊斯想既然跨越600多公里来到了大凉山,总要留下点什么。
在参与办理一位68岁的犯罪嫌疑人非法占用农用地修建房屋、开荒种粮食案时,周俊斯与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人员一起实地查看占用农用地面积,发现存在可以适用缓刑情形,解决了“是否能适用缓刑”的问题。得知违法修建房屋必须拆除、犯罪嫌疑人没有钱修复被破坏植被时,他一边积极协调当地民政部门给犯罪嫌疑人救济,一边推出“以劳代复”方式,让犯罪嫌疑人充当护林员,以其部分劳动报酬作为植被修复资金。
这个案子只是他援彝路上办理众多案件的一个缩影。援彝两年,周俊斯始终坚持“每一个案件对当事人都是重如泰山”的理念,参与办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盗窃案等案件,所有案件均获法院有罪判决。
他说:“过来援助,就是要多动手,以帮带教,传授工作方法,让当地检察干警学通弄懂,提升他们的办案能力”。
一份特殊使命,走出了自己的长征路
“用脚丈量土地、用心干好工作,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是周俊斯在援彝工作中坚持的原则,他先后前往木里、盐源、普格等11个脱贫县检察院对基层院建设、禁毒防艾、乡村振兴等三个方面工作开展巡查。最忙碌奔波的时候,在50多天里跑遍大半个凉山,行程7000多公里,协助评查案件800余件。
当被问到最难忘的事,周俊斯停顿了几秒后说:“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彝族小孩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在到金阳县土沟乡中心村开展帮扶工作回城的途中,正好遇见放学,让周俊斯等人意外的是孩子们都会停下脚步,站在路边微笑着向车辆敬礼,虽然说他们的姿势并不是很标准,但这一刻却足够能让人热泪盈眶。孩子们的小小举动让周俊斯深受感动和鼓舞,他突然明白一批又一批的援彝队伍克服困难,努力帮助解决问题,大概为的就是这一张张淳朴的笑脸,一次次的敬礼吧……
两年帮扶时间如白驹过隙。两年来,他在内江、凉山两地往返,用双脚丈量了凉山大地11个帮扶县,走出了新时代属于自己的援彝长征路。从此,他便与这个“一步跨千年”的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朱玢倩 王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