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人物 >
大洲广场社区党委书记何英:社区是现代人的“故乡” 我们要把它守护好
www.neijiangpeace.gov.cn 】 【 2025-10-23 20:18:14 】 【 来源:内江长安网

  18年前,何英从国企下岗,一个契机,她考入了社区,先后担任市中区城西街道北街社区副主任,大西街社区党委书记、主任,2021年1月,何英被任命为大洲广场社区党委书记、主任。何英用3个字来形容她18年的社区工作,那就是“成就感”。

  

  支撑这份“成就感”的有“内江市人民调解能手”“全市优秀网格员”等各项荣誉,更多的是社区群众对她的认可,是她为群众做了一点点小事后那一声声真诚的“谢谢”,是多年的守望相助、互帮互助中结下的深厚感情……

  

  社区书记要有担当,答应群众的事情必须做到。以下是何英的讲述——

  

  “袁老想把他的组织关系转到我们社区”

  

  我们社区是个老社区,总户数3284户,常住户2308户,户籍人口5300多,常住人口5600多,党员184名。我们社区以前“单位人”居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人买了商品房搬了出去,也有些人搬了进来,或是为了孩子读书,或是做生意暂住,老房子换了新面孔,社区治理也曾出现一时找不到“抓手”的情况。

  1.jpg

  社区开展包抄手活动

  

  面对这些成长中的烦恼,我坚持党建引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我把社区党建工作融入街道大党委,成立5个党支部,成立“大洲天地老党员工作室”,由工作室老党员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横向选取5个辖区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把党的领导覆盖小区每个网格、每栋楼宇。组织体系搭建好后,怎么开展党员活动是关键!我们每月分支部开展“三会一课”,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大家在学习中思考社区治理的着力点、关键点;开展红色教育,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去了范长江纪念馆、罗世文烈士纪念馆、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等,学习革命先辈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情怀,并把这种情怀带到社区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洲天地老党员工作室”,这是一个由老干部、老兵、社区离任书记、干部组成的工作室,他们中有人负责宣传党的政策、有人负责矛盾纠纷调解、有人负责社区环境卫生。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年“六一”,工作室邀请到一位抗美援朝老兵为孩子们讲述那段峥嵘岁月,现场,孩子们眼神都闪着光芒,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

  

  活动多,是我们社区党建的一大特色。每到重要节点、节假日,社区都会组织大家一起搞“坝坝活动”。包粽子、包抄手、写春联、诗朗诵等,看似不起眼的小活动,凝聚着社区的大“人心”。“王婆婆,你包的抄手怎么和我们的形状不一样哦?”“我包的老式的,你们年轻人不晓得”“小张,你看我这楷书写的怎么样”.......每当搞活动,这样的对话还有很多。活动串联起一个个老居民、新面孔,大家围坐一起好似一家人,民事也变成了“家事”。“你们社区活动搞得好好哦,我虽然退休了,还是想搞点这些活动,我要把我的党组织关系转到你们社区”袁老是社区居民,他的党组织关系在原单位,退休后的袁老在社区找到了归属感,他找到我们要求把党组织关系转过来。

  1.jpg

  给百岁老人过生日

  

  “给百岁老人过生日”

  

  “一老一小”承接着一个家庭的过去和未来,是家庭稳定的根基,也是社区治理的关键。我到社区后开展了摸底工作,我们社区有8户独居老人,他们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我要求网格员每周必须去敲门3次以上,关心老人们的生活,帮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其中有个张婆婆特别依赖我们,我们就把电话留给了她,几乎每天都接到她的电话,大部分是空调开不起了、电视开不起了这些小事,我想也许是老人家太孤单,想要有人每天都去看看她,说说话。但在社区,居民再不起眼的小事都是我们的大事。社区有个百岁老人,她没有子女,满一百岁的时候,我们组织了30多个居民去给她过生日,唱生日歌,喊了“熊猫叮咚”的给她表演节目,还订了一个3层的大蛋糕,记得那天,她戴着生日皇冠像孩子一样拍手。

  

  有一天,一个男士找到社区,说他家里很困难,希望给他办理低保。我们马上核实情况,原来男士离婚了,有个还在上学的女儿,自己也得了重病,需要长期挂尿袋生活。我们马上把他们家列为重点关心对象,联系他女儿的学校了解情况,经常去看望他们,叮嘱女孩不要绝望,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值得欣慰的是,去年女孩考上了大学,开启了人生崭新的篇章。

  

  我们希望社区真正成为孩子们温馨的港湾,成为他们成年后依然想回去的“故乡”。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来守护孩子们的成长,开展了护校行动、假期托管、打造了“小小音乐家”,邀请有音乐特长的老党员来为孩子们当老师,孩子们在社区可以学习架子鼓和电子琴。

  1.jpg

  开展巡湖工作

  

  “社区喊一嗓子,大家就都来了”

  

  疫情期间,我们社区有很多邻里守望的感人场景。有个王婆婆,每月退休金不到两千,却找到社区,要求捐一万;有个清洁阿姨,她捐了100,指明其中50给社区用;有个80多岁的退役军人张爷爷,要求守卡口,并捐了特殊党费。

  

  我认为,社区工作必须突出一个“实”字,为群众实实在在地办事情,群众对社区的认可就在这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小事处理中,社区干部带着干,群众也会跟着干。我们社区紧挨甜城湖,每到防汛季节压力很大,光靠我们几个社区干部断不可能守护好这一方平安。每到这时候,我们的志愿者队伍、网格员、联户员、退役军人、双报到党员就派上了用场,喊一嗓子,大家就往社区靠拢来,大家分成几支队伍,分时段开展巡逻,湖边总会看到“红袖标”的身影。

  

  我们群防群治的队伍有一百多人,是我们在平时工作中积攒的“人脉”,大家做事情都是不求回报的,我们是通过平时的小事和点点滴滴凝聚人心,群众的心里是雪亮的。但我们也探索了积分换礼品等鼓励措施,发展更多的人来共同守护社区的平安。



编辑:郑婷婷
中国共产党内江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