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文化 > 文学作品 >
一衣带水 娓娓“道”来
www.neijiangpeace.gov.cn 】 【 2020-09-27 10:24:38 】 【 来源:内江日报

  水因何谓之“道”?《湖南通志》《澧州志》《安福县志》在纪闻篇中均有记载:“昔有浮邱子者,得道于水阳一山曰太浮山;浴舟于山阴之水中,曰道水。其名至今已五千年矣。”这就是“道水”之名的由来。浮邱子常在道水河边洗药,然后在太浮山上炼丹得道。自浮邱子与“道水”结缘,就有了“道水”之名,相传浮丘子为黄帝时人,可见“道水”之名历史悠久啊!

  

  道水为澧水一级支流,自西向东横贯临澧县全境,共汇集大小支流百余条。干流发源于慈利县,源分南北两支:南支源于五雷山麓,北支系溪、涧、泉、洞组合。南北两支在石门县尖刀嘴汇合后,于龙口桥入临澧,经佘市、文家、陈二、望城、县城、杨板、烽火等地,于沔泗洼处入澧县道河口汇入澧水。道水全长102公里,在临澧境内流程51.66公里,境内流域面积736.09平方公里。

  

  道水河是临澧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活饮用水源地,是临澧特产黄花鱼的天然繁育场,近年来还在道水河流域发现了珍稀动物“娃娃鱼”。道水河是一条奔流不息、水域辽阔、资源丰富的“母亲河”。道水流域主要以河流、河汊、洲滩为主,河岸两边是丘陵山地。道水河呈带状分布,由县域的西部流向东北部。近年被定为“道水河湿地公园”的范围是从佘市桥镇的洲浒溪蜿蜒向东,至安福镇金家咀,随后继续向东北进入临澧县城,流经金宝滩、童家滩、泛洲湖后经过临澧县城,向东北至烽火乡境内的沙溪河,然后折向北流,过沔泗洼、六方洲后进入澧县境内。

  

  我的家乡烽火位于临澧县东部,东与津市白衣、棠华乡相邻,南界四新岗、望城乡、西接修梅乡,并与安福镇毗连,北与澧县道河乡、津市灵泉乡接壤。境内总面积为97.33平方公里。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东北高、西南低,道水自西南而东北从中心腹地穿乡而过,把烽火境域一剖两半。

  

  我从小在道水河边长大,喝着道水河里的水,吃着道水河里的鱼,在道水河的滋润下成长,耳闻目睹了道水河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据老人们说,早在明清时期,道水河边的观音庵就是商贸繁荣的大码头。观音庵街道一直以来都是店铺林立,一直就是商贾云集的热闹场所。我们小时候这里陆路交通还不发达,道水河就是最主要的交通要道。在对河两岸的观音庵码头可以看到停泊在这里的密集的大帆船和乌篷船。

  

  从小到大,我一直生活在道水河两岸,我的“娘家”和“婆家”只隔着一条道水河。小时候,我经常跟祖母乘坐小木船过河到对岸去逛街、走亲戚;长大后我在“烽火大桥”桥头坐车去县城读书、长见识;工作后,我带领学生登将军山、看道水河,讲故事、写作文;结婚成家后,我在婆婆家住了十多年时间,曾经在道水河边的沙滩上种过油菜、收过麦子;在真武老家生活的时候,我还经常提着鱼篓跟兄弟姐妹们一起到道水河里捕鱼、捞虾,每到暑假,我们家里会有吃不完的鱼,婆婆就会用稻米磨成粉加上盐和其他作料拌制做成“鲊鱼”放在坛子里,那些鲊鱼可以吃很久。

  

  道水河两岸属亚热带气候,春末夏初阴雨连绵,入夏至秋前可能出现历时短、强度大的暴雨,伏秋又常发生干旱。由于河床下切较浅,相对河谷断面泄洪能力弱小,枯水季节地下水位低,对河流补给困难,所以容易形成大雨洪涝、无雨干旱的灾害。道水河虽然千古流淌,穿流不息,但两岸烽火人民却常常“望水兴叹”,不仅山丘山岗十年九旱,既使两岸平原地区也只能提水灌溉。最初,是人工操作的木制水车,人们不分昼夜“打河车”几级提水,才能灌到田地里。后来虽有了抽水机,但花费也很大。

  

  1976年,原烽火公社立项兴修一座水轮泵站,组织5000民工施工,奋战3个冬春,于1979年5月,烽火水轮泵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烽火水轮泵站坐落于观音庵集镇处。在道水河拦腰浇筑一座大坝,提高上游水位,利用上下水位差所产生的势能,以水轮泵打水上山,可灌溉农田面积一万余亩。

  

  水轮泵站建立的配套工程还有将军山隧道、薛仁冈渡槽等。将军山隧道穿山而过,再通过薛仁冈渡槽和四通八达的水渠把道水河里的水引到原来的分水村、将军村、花果村和陈家河村等地的农田里。烽火水轮泵站建成后解决了全乡一半以上的农田的灌溉问题。水轮泵站同时还建有水力发电站,一举两得,一水多用,烽火人民这才终于结束了无电的历史。

  

  在兴建烽火水轮泵站拦河大坝的同时,烽火大桥凌空飞架,大桥亦建于1976年,为6孔桥墩,每孔净跨距为24米,桥梁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桥面高48.2 米,桥长176米,宽10.5米,载重按汽—15级设计,挂—80级校核。桥墩合长11米、宽2米、高7.7米。系采用混凝土加填块石浇筑成型。

  

  我们小时候过河的时候坐在那些小木船上总是战战兢兢的,总是担心会掉到河里,因为看多、听多了渡河溺亡的惨剧,不习水性的我们总不愿坐那小木船过河。有时候走亲戚后回家时天色已晚,在渡口已经找不到船工,大人们总是叫小孩大声叫着“过河”,一声声喊叫过后,遇到态度好的船工,还能顺利过河,遇到船工心情不好或者风雪天气,过个河是很不容易的。小时候,我最不愿意跟着祖母走“河那边”的人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过河的时候担惊受怕。

  

  一桥飞架东西,两岸变通途。烽火大桥建成通车后,方便了道水河两岸的人民来往交流。大桥通车那天,烽火桥头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为了庆祝大桥建成通车,烽火公社还请来了县荆河剧团的演员表演节目,那时候的桥上真就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了,我们跟在桥上的插着彩旗的车辆一步步往前挪动着,那个时候,我已经懂事了,在我的印象中,烽火大桥通车的那天是我知事以来,烽火乡最热闹的日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春和景明、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时节,道水河就唱着欢快的歌,一往无前,用她甜美的乳汁滋养着两岸的儿女。冬天的河水也很少结冰,任由寒风雨雪在空中肆虐,那汩汩向前的流水就那么静静地流淌着,偶尔也会有勤劳的人们在河边捞起几条鱼来。只是在遇到夏日暴雨倾盆的时候,道水河就变成了洪水猛兽。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长江“荆江分洪工程”之后,丰水雨季,长江洪水泄入洞庭湖。由于高涨的洞庭湖水的顶托倒灌,道水内涝。烽火乡首当其冲的是道水河两岸的陈家河、将军、五星、六方洲、银河、真武、农科、先锋等村庄,这些村里的人们常常遭遇水患水祸,眼睁睁任由洪水泛滥,庄稼被毁,房屋倒塌,并时有人员伤亡,虽苦不堪言,也无可奈何——烽火人民苦于水患久矣!

  

  1991年7月份,一场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肆虐烽火大地,烽火乡境内的道水两岸成为汪洋泽国。这一状况引起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临澧县政府决心举全县之力,兴建烽火防洪大堤。

  

  1991年秋冬季节,烽火境内道水河两岸重演了当年修建青山水轮泵站工程的故事:全县总动员,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食宿在工地工棚,坐镇指挥;各乡镇由主要负责人带队,自带铺盖行李、自带伙食费、自带修堤工具。全县共调集了十万修堤大军,驻扎在烽火道水沿岸农家。这支队伍占到当时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强,这是临澧县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的一大壮举。县直各部门纷纷组成支前队,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一时间,烽火境内的道水两岸,人声鼎沸、红旗招展、车水马龙,蔚为壮观。见此情景,不少老人都发出感慨:临澧县又回到了建设青山水轮泵站的时代。

  

  在烽火堤的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模范事迹。有推迟婚期上工地的年轻人,有赶着大肥猪慰问民工的老年人,有丈夫劳累生病了妻子顶替上工的巾帼劳模,县里几十个科局单位省吃俭用,把“三公”经费拿来修大堤、慰问民工……

  

  从1991年10月至11月,仅仅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完成土石方140多万方,总长15公里的烽火大堤巨龙般昂然屹立。

  

  烽火大堤是一尊威武、忠实的守护神,是烽火人民的护佑长城。她让道水从此变得老实服帖、趋利避害。十涝九旱的农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腴之地,低矮破旧的农舍变成了高大气派的新楼,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无人机”在空中俯瞰道水两岸:山脉起伏、阡陌纵横、绿树掩映、屋舍俨然,这是一幅五彩缤纷、清新靓丽的山水画。

  

  烽火大堤让沿岸的子民从此安居乐业。堤坝建成以后,沿岸居民很大一部分迁往临烽路两边和罗汉寺、贞观庙、陈家岗等高岗平地,烽火乡境内陆续建成了几个居民新村。从此,道水河沿岸村民不再担心洪灾淹了房屋、毁了农田。近几年,防汛抗旱成效显著,水利建设加速推进,在烽火大堤上放眼望去,河滩上、田野里,处处都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烽火大堤还是一道雄伟壮观的工程景观。自从政府提出“保护道水母亲河”的号召,组织清理河道,严禁挖沙船挖沙堵塞河道,河水渐清,河面渐宽。河堤加高加固,堤面铺成水泥路,每到日落黄昏时,成群结队的人们精神抖擞地在河堤上散步、观山览水。河水波光盈盈,两岸花红柳绿,清风拂面,使人神清气爽,道水河堤已经是烽火境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道水穿乡而过,世世代代滋润着烽火这方热土,滋养着万千生灵,供给人们的衣食之源,是烽火人们的母亲河;

  

  道水穿乡而过,烽火人民亲水而居,乡村临水而建,这才有了日新月异的美丽村镇;

  

  道水穿乡而过,两岸群山如黛,山的巍峨与水的灵秀相映成趣,勾勒了烽火境内如诗如画、异彩纷呈的壮美景观;

  

  道水穿乡而过,千百年来供给人们舟楫之利,是连接广袤湘西山区和浩瀚洞庭湖平原的黄金水道,在烽火大地留下了许多底蕴深厚的历史古迹和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道水穿乡而过,我时常漫步烽火境内道水河岸大堤,品山水景观,读地方掌故,尝风土人情,俊美的层峦叠嶂壮了我信心和力量,悠悠道水又使我顿生灵感;

  

  道水,驱使我情不自禁地娓娓道来……(李淑孟)


编辑:郑婷婷

内江长安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投稿须知 | 联系电话:(0832)2274136 |

蜀ICP备18021300号 中国共产党内江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者必究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西林大道490号 邮编:641100

蜀ICP备18021300号-1 内江长安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