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文化 > 文学作品 >
端午,聆听历史风吟
www.neijiangpeace.gov.cn 】 【 2020-06-28 17:20:38 】 【 来源:内江日报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门挂菖蒲艾蒿,又是一年端午。


  翻开历史典籍,有史料记载,端午最初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的节日。端午那天人们断发纹身,把所乘的船刻画成龙形,在水上进行划船竞赛,以示他们是龙的子孙。这恐怕是“龙舟竞渡”的起源,是早在纪念屈原之前。屈原的《九章》里也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舲船实际就是当时的一种竞渡用船,南方人在春秋时期就有逐水竞舟的习俗。


  南方有龙舟竞渡,北方有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之说。因为农历五月进入盛夏,蚊蝇繁殖,百病易生,古时医疗条件差,便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月初五更是毒中之毒,便有了端午是“毒日”“恶日”的说法。因此,端午节衍生了很多习俗:门口挂菖蒲艾草等植物抵御疾病,赛龙舟,戴香囊,挂灵符,避瘟驱毒,祈求健康。


  战国时期,三闾大夫屈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悲愤难抑,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沉江。后人为了纪念他,把端午和屈原联系起来,衍生了一些新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南北朝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楚江沿岸百姓,怕屈原被鱼吃掉,就以粽子投江喂鱼。久而久之,南北风俗融合,形成了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两千多年以来,这个节日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内涵,让我们徜徉在古诗词里,看看古人是怎样过端午的。


  “节分端午自言谁,万古传言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是唐朝诗人文秀的《端午》诗。他站在楚江畔追思,如此宽阔空荡的楚江,竟不能包容一颗爱国的心,不能为敢言的直臣洗冤,可悲可叹。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是陆游71岁时写的。五月初五,火红的石榴花开满村庄,吃了尖尖角的粽子,戴上屈原流放江南时的高冠,还要插上艾蒿,纪念他的爱国榜样屈原。这个有屈原遗风的诗人,虽然早已没有了“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豪情壮志,但他心心念念的是国家统一,屈原的爱国情怀深植于心。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东坡的这首《浣溪沙·端午》,描写了端午民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翻阅经典章节,聆听历史风吟,民间端午除了插菖蒲艾叶、吃粽子、赛龙舟、浴兰汤、佩香囊、缠丝带外,还有饮雄黄、点童额、斗百草、制百药等风俗,这些民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邓训晶)


编辑:郑婷婷

内江长安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投稿须知 | 联系电话:(0832)2274136 |

蜀ICP备18021300号 中国共产党内江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者必究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西林大道490号 邮编:641100

蜀ICP备18021300号-1 内江长安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