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平安内江 >
“1+4”:隆桥化工小区基层治理的“蝶变密码”
www.neijiangpeace.gov.cn 】 【 2025-06-10 09:46:01 】 【 来源:内江日报

  “这个管道预埋好后,上面的泥土在路面黑化前一定要压实,不然后期可能会出现下陷。”6月9日上午9点过,隆昌市金鹅街道昌达街社区隆桥化工小区业委会成员刘思华、练高仙和几名居民,趁着高考期间小区改造工程暂停的间隙,一边查看管网改造情况,一边讨论施工细节。


  隆桥化工小区是四川隆桥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家属院,建于1998年,共有11个单元、139户413名居民。因建成年代久远,小区曾存在基础设施老化、管理服务缺位等问题。为破解困局,小区探索出“1+4”治理模式(“1”即党建引领,“4”即组建队伍、完善设施、制定公约、丰富活动),逐步形成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治理格局。


  当天上午,记者走进隆桥化工小区看到,尽管改造工程尚未完工,但小区环境整洁有序:加装的电梯矗立在居民楼旁,为住户出行带来便利;步入楼道,墙面洁白如新,护栏焕然一新。


  在绿化带内,小区党支部书记张德芬手持剪刀修剪花草。她表示:“作为党支部书记,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小区建设,让家园更美丽。”


  小区居民活动室里气氛热烈,居民们与社区党委书记吴华琼围坐在一起,热议小区改造进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改造工作建言献策。


  “我们小区是老旧小区,以前由单位管理,没有物业。单位改制后,居民诉求和矛盾越来越多。”作为业委会主任,刘思华见证了小区的变迁。他介绍,2015年起,在昌达街社区党委指导下,小区先后成立业主委员会、党支部,组建调解小分队、文艺小分队、志愿服务队等。小区党员主动亮明身份,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作为”,通过党建引领小区治理,逐步完善居民自治模式,激发居民参与小区建设的积极性。


  为增强组织带动力,小区党支部牵头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卫生整治等5支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文化宣传、纠纷调解等服务,并开展“好家风家庭”评选,推选出身边好人、孝善之家等5类模范家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在完善服务功能方面,小区采取“众筹+补贴”方式筹措资金,将老旧围墙改造为党建和历史文化墙;搭建协商议事平台,通过微信群问卷、入户走访、民意座谈会征集居民建议,制定《居民公约》,有效改善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等现象。


  为丰富居民生活,小区以传统节日、主题党日为契机,由党支部指导、居民自主策划开展党课宣讲、文艺汇演、“邻里巧厨”、坝坝电影等活动,引导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前小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活很不方便。如今11个单元全部加装了电梯,还建了老年人活动室。现在正在进行管网改造、路面黑化、增设充电桩、拓宽消防通道,楼道也翻新了,感觉像住进新小区,日子肯定越来越好!”练高仙笑着说。


  昌达街社区党委书记吴华琼表示,小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主阵地。隆桥化工小区通过“1+4”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调动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社区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提升小区治理水平,让居民生活更幸福。(付垚霖李骁)


  记者手记:


  隆桥化工小区的“1+4”治理模式,是老旧小区改造的生动实践。小区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志愿力量解决民生问题,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既改善了硬件环境,又重塑了邻里和谐。这种激发居民自治热情的模式,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相信在党建引领和居民共同努力下,更多老旧小区将焕发新活力,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编辑:郑婷婷
中国共产党内江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