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内江法学 >
隆昌市法学会:“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综治中心” 提升法治服务效能
www.neijiangpeace.gov.cn 】 【 2025-08-05 16:13:44 】 【 来源:内江长安网

1.jpg


  隆昌市法学会以“法治力量深度嵌入治理链条”为目标,创新构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综治中心”融合机制,通过站点共建夯实基础、资源共享聚合效能、服务共融提质增效的三维联动路径,推动专业法治力量直达社会治理末梢,形成“矛盾减量、服务增量、治理提效”的良性循环。助推隆昌市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稳居内江市前列,并成功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筑牢融合根基,让机制“转起来”。隆昌法学会以《内江市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方案》为指引,将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同频共振,通过标准化引领、机制化保障、实体化运作,构建基层法治服务新格局。创新提出基层服务站点“六有”建设标准,即“有固定场地、规范标识、健全制度、专业人员、详实台账、务实成效”,从硬件配置到软件管理形成闭环体系。通过统一建设标准,确保服务站点功能完备、标识醒目、制度上墙、人员专业,台账清晰可追溯,成效务实可检验,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规范化”法律服务。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基层服务站点244个,实现镇(街道)综治中心全覆盖,累计服务群众超1.1万人次,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0%,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锻造服务尖兵,让力量“沉下去”。遴选法学会理事、律师、政法干部等42人组建“镇(街道)法律服务团”,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模式深度融入综治中心工作。通过建立“三项挂包联系制度”并开展“法治进企业、进校园、进村(社)”系列活动,提供“菜单式”专业服务。同步强化基层队伍能力,累计培训网格员、调解员3000余人次,其中1312人获“法律明白人”证书,有效弥合专业指导与本土实践鸿沟,破解了“外来专家不接地气、本土人员专业不足”的难题。精准制定“4+N”服务目录(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法治宣传、决策论证+个性化需求),创新推出“企业法治体检”“家事解忧驿站”“校园法治护航”等10余个特色项目。2024年以来,已为16家企业规避经营风险300余万元,成功化解家事纠纷5000余件次。


  把牢源头关口,让防范“挺在前”。创设“法律会诊”机制,参与征地拆迁、物业纠纷等高频风险点开展专项研判23次,发布风险提示8份,推动90%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如某社区旧改项目中,法学会基层服务站提前介入解读《民法典》物权篇,组织“模拟听证”3场,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成功规避群体性纠纷5起,项目推进效率提升40%。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绿色通道”,为镇街、村社提供合同审查、村规民约修订等服务30次,纠偏不规范文件17份。如某村“集体资产出租合同”经专家审查后,补充“环保责任条款”,避免后续纠纷赔偿30余万元。


  搭建互动桥梁,让普法“活起来”。各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积极搭建普法互动平台,创新打造“法律诊所”“法治夜校”等场景化普法阵地,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结合地域特色,创作《民法典脱口秀》《反诈方言快板》等原创短视频20余部,线上点击量突破15万次,实现普法内容通俗化、传播方式多元化。组织“法官进网格”“律师赶大集”等实践活动10余场,将法律服务送至群众家门口。推动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成功创建为第四批“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挖掘石牌坊所蕴含的传统法治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省级公共法治文化品牌,助力构建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隆昌市法学会)


编辑:郑婷婷
中国共产党内江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