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内江 >
生态法治双驱动 面源治理焕新颜 ——资中县创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工作模式
www.neijiangpeace.gov.cn 】 【 2025-09-19 16:09:11 】 【 来源:内江长安网

  千年资州府,巴风蜀韵城。内江市资中县属于全省丘陵大县、农业大县、35个农产品主产区之一,是中国血橙之乡、中国黑猪(内江猪)之乡、中国鲶鱼之乡,于2021年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县。


  近年来,资中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锚定“筑牢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屏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和谐资中”目标,坚持“生态+法治”双轮驱动,建立“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全链条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法治建设协同推进的新路径。


  健全共建机制


  探索生态法治新模式


  聚焦破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碎片化、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难题,资中县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治理、创新驱动”,推进“机制创新”与“标准引领”相结合,积极探索生态法治新模式。


  ——以责为纲强引领。创新建立专题会、调度会、现场会及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三会三单”工作机制,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双组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2024年以来,资中县累计召开生态环境保护专题会议20余次,现场办公会15次,协调解决沱江流域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400余个。


  ——以法为盾固根基。夯实“1+N”生态法治支撑,出台《资中县关于贯彻〈美丽内江建设规划(2024—2035)〉责任分工方案》《沱江(资中段)管理保护方案》等相关文件20余个,出台《资中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工作方案》,规范10个部门、22个镇18项生态职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体系。


  ——以考为要促落实。创新实施“绿黄红”三色考核模式,对生态面源治理不力的镇、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倒逼责任落实。规范推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评估工作,全力推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落地见效。


  创新共治举措


  打造绿色发展新业态


  聚焦破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治理技术有不足、政策执行有差距、监管能力有弱项等问题,资中县坚持“源头预防、过程监管、末端治理”相融合,推进生态、法治及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种养循环提质。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推广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覆盖粮食、血橙等种植基地118个,总面积24万余亩,实现血橙亩均增收456元,粮食作物亩均增收121元,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成本每立方米降低30元。2024年,全县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比例达68%。


  ——回收利用提效。加强农业废弃物科学使用与指导,抓好“双废”回收处置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接“三边一区”(场镇周边、重要水体周边、交通沿线周边和居民聚集区)与“两园一田”(果园、菜园、农田)水肥需求,就近就地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2024年有效治理率82.06%。构建“政府-企业-农户”三方筹资模式,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探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


  ——以法斩污提速。建立“线索移交、联合办案、信息共享”三项机制,整合生态环境、公安、检察等部门执法力量,实体化运行生态执法指挥中心。2024年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查处行政违法案件22件、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2起。不断深化“检察+行政”协同治理,完善生态损害赔偿机制,累计追偿生态损害赔偿金8807.6万元。2024年,资中县“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相关经验获检察日报刊载推广。培育共享文化


  构建依法治污新格局聚焦破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生态法治宣传方式单一、宣传质效不高、群众生态法治意识较淡薄等难题,资中县坚持“法治常宣、生态复建、环境重塑”,依法化解涉面源污染纠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促法护生态宣传。编制《资中县农村环境保护普法手册》,深入乡村进行指导帮扶“把脉问诊”,提供“一对一”环保政策法规和技术服务。组建“环保法治宣讲团”深入各镇开展巡回宣讲,覆盖群众超2万人次。开展“法治护绿”主题活动,举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法治漫画展等30余场次、惠及群众1.5万余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设立一站式“环保法治服务点”,开展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化解环境矛盾纠纷23件。


  ——建生态修复工程。聚焦农业生产区水环境质量较差、种植业面源污染突出问题,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查-测-划-治-评”监管技术体系,在球溪河、麻柳河、濛溪河、乌龙河等流域,建设岸线生态缓冲带、生态拦截沟、植被恢复工程和水生森林系统等,对沿线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有效阻隔和净化,提升农村周边水环境质量。建立沱江沿岸生态修复基地,推行“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责任承担方式,责成未经批准违法占用土地的祖辉蟾蜍养殖场修复旱地2776平方米、林地3433平方米,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片生态”。


  ——优营商发展环境。持续开展“送法入企”监督帮扶工作,全方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服务企业工作。选派40余名业务骨干结对服务136家企业,“一企一策”解决治理等技术难题180余个,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环境问题12个、不予处罚行政案件2件。按照《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为企业提供“清单式”指导,申报环境监管正面清单企业10家。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给予企业容错纠错空间,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对2家轻微违法市场主体实行告诫、约谈等替代措施,减免处罚金额22万余元。


  法责双驱强治理,法绿并重美船城。内江市资中县将坚定不移深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法治实践,持续深化法治与生态融合创新,坚持用法治理念守护绿水青山,以更实举措推进全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工作,奋力谱写川南丘陵地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新篇章。


  内江市资中生态环境局  资中县委政法委文/图


编辑:郑婷婷
中国共产党内江市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